我们小时候看电视,都喜欢问爸爸妈妈:“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啊?”好像世界上的人都只能归为这两类,并不存在介于好人和坏人之间的人,包括我们很多成人也经常用对和错来给事情下结论。非黑即白,没有中间色,这就是黑白思维。我们之所以爱用黑白思维,并不是因为它好用,而是因为它省事。但我们都知道,看似有效率的事往往是最没有效率的,甚至是南辕北辙、缘木求鱼,最后都是适得其反的效果。
在黑与白之间有一个区域叫灰度区域。 人成熟与否有各种各样的判断标准,其中一个标准就是:处理事情的时候能不能告别黑白的简化思维,而是用灰度思维去思考。 灰度思维具体怎么用?给你举个徐达与朱元璋下棋的例子。
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,第一个想到的事就是把那些立下大功的人一一杀掉。他找了各种巧妙的茬,把一个个功臣都给杀掉之后,但是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功臣,而且他着实没犯过什么错。一个用心最险恶的人都找不出杀他的理由,这对徐达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。但是朱元璋铁了心要杀徐达,于是他想了一个损招让徐达跟他下棋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徐达的处境:不能够赢,你赢了那就是犯上;不能够故意输,你明明会下棋,结果你装不行,这叫欺君之罪。反正赢了也是死,输了也是死。
徐达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显然不是非黑即白的,但是他被置入到了一个非黑即白的处境当中,而且最要命的是,黑和白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。朱元璋告诉他:“你要好好地跟我下棋,你要是故意输我立即就杀了你。”徐达很顺从的说,“是的,皇上”,然后就跟他下棋。
最后的结果是徐达赢了,这个时候朱元璋既凶相毕露又喜形于色,心想终于找到机会了。但徐达却说:“皇上您看,我赢了,但是您看看我的棋子是不是组成了两个字啊?”朱元璋一看,的确就是两个字——万岁。意思就是,“我不是在跟您下棋,我是要用我的棋子摆出万岁这两个字。这次,他逃过了一死。 从徐达和朱元璋下棋的过程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灰度的智慧,虽然棋盘上只有两种颜色,赢和输都是一个结果,但是他却在棋盘上增加了一个重要元素,对冲了棋盘的颜色,打造了一个有灰度的棋盘。 这就是灰度思维。
现实中的事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/非对即错,现实中的人也并不是非善即恶/非敌即友,因为这些都可以随时转化的。
所以,如果我们单纯用“对”和“错”去判断事情,总是会有失偏颇的。
西方社会是二元社会,很多事情都是对立的:要么是对,要么是错。而中国是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。我们有了一个三,所以很多事物不是对立的,而是并存的。
因此,西方人做事总是求个对错,而中国人做事总是在把握分寸,为人处世的精髓在于对尺度的把握。
善于把握分寸,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艺术。
1.很多之所以能成功,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多么聪明、勤奋,而是在于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、不偏不倚,时刻都能找到那个平衡点。
以吵架为例:西方人处理吵架,总是会把对错会分得很清楚。中国处理吵架,是不能会把对错分的很清楚的,比如两兄弟吵架,要是被分了对和错以后,结果是明朗了,但是兄弟两人的心也散了。即便是分了对错,即便你赢了结果,但是感情出现间隙了,又有什么意义呢?
在中国,大人处理兄弟吵架、老师处理同学打架、领导批评员工争执,一定要说两个都有错,两个都该骂,然后还要告诉他们,互相反省,互相道歉,互相承认错误。
所以,中国人讲究彼此各让一步,夫妻之间,兄弟之间,同事之间,同学之间,如果一定要分和谁对谁错,最后将是离心离德,尽管天天住在一起但已不如路人。
即便你有理,即便你是对的,即便你有功,你依然不能得理不饶人。你必须时刻检讨自己还有哪里不足,人无完人嘛。你应该看看自己该如何进步,甚至你要让对方能和你一起进步,这才是大格局。
再比如,有很多人就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,然后钻到牛角尖里去了,对人寸步不让,一副有理走遍天下的样子,咄咄逼人。
但是,这种人到最后往往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算计,古往今来,栽在这个事上的人太多了。
所以,如果不懂得把握分寸,你事做的越对,反而得罪的人就越多。因为你总认为自己是对的,你不肯让人半分,所以你被周围孤立了。
因此,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:真到假处真亦假,假到真时假亦真。真真假假,是是非非,都可以随时转化的,对里往往有错,错里往往有对,这也叫灰度哲学。
2.灰度思维,才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维模式。
因为真实的世界不是棱角分明的,不是非黑即白的,而是圆润的,混沌的,无常的,它黑中有白,白中有黑,黑随时可以变成白,白随时可以变成黑,这就是灰度。
任正非是最懂灰度哲学的企业家,他曾经说过:“任何黑的、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,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,或白的,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,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。
他还说: “一个清晰方向,是在混沌中产生的,是从灰度中脱颖而出,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,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。并不是非白即黑、非此即彼”。
他还说:“不要嫉恶如仇,黑白分明……干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,没有人没有问题。”
可见任正非才是真正的“人性大师”,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,可谓清澈见底。
“任正非”也如其名:既正,又非。非就是正,正就是非;非中有正,正中有非。
任正非说:允许异见,就是战略储备。那些满脑子的条条框框的人,以及心中装满了是非多错的人,往往都是情绪/规则或偏见的奴隶,因为他们总被自己的情绪牵动,总是被外界规则所束缚,或者以自己固有的偏见去下结论,这就是自我封闭。
人一旦走向自我封闭,往往只能感受倒自己愿意感受的东西,只能听见自己愿意听到的话。就会形成一种过滤机制,把不符合自己思维的东西屏蔽,于是无论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,他们都感知不到,直到有一天被彻底淘汰,才发现自己的愚昧之处,但为时已晚!
河流可以百折千回,但终归大海。人也是这样,过程可以迂回,方法可以多样,但结果一定符合潮流趋势。
3.西方人更注重过程的公平,而中国人则讲究结果的公平,灰度哲学就是可以忽略过程,直奔结果,比如要允许别人犯错误,对别人要求不能太苛求,对眼皮底下发生的很多事情可以视而不见,只要结果是符合人心所向,就可以适度放开。
人生的本质,是要在灰度中寻找光明。
灰度的本质,就是时刻怀着开放的心态动态的去认知事物,永远做好接纳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。勇于面对不确定因素,均衡——失衡——再均衡,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,善于平衡局面,是最高境界的管理艺术。
恰如其分、花好月圆,和谐,圆满,才是我们追求的极致,也是大格局的体现。
企业管理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
毛泽东有一段话非常经典: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?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?不是。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?不是。人的正确思想,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,只能从生产斗争、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……”
按毛泽东这段话可知,“思想”是从“实践”中来的,是从“感性”飞跃为“理性”。
我特别喜欢毛泽东给抗日军政大学的题词: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,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,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。”对企业而言,就是坚持大致正确的方向,随外部而变,随市场而变,随技术的变革而变,随客户而变。
总结:检验一个人能力的标准,就是看他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,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。灰度思维在我们生活工作中都会用到,对于一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,一个公司如果老板懂得了灰度思维,会走很多弯路。拥抱改变,把新旧事物联系“混搭”在一起,因为新事物很可能就来源就事物的组合。